要问现在游戏开发者最关心的是什么,十之八九会回答是版号审核的问题。
今年3月,受到游戏审批主管部门机构调整的影响,游戏的版号审核进入停滞状态。
最直接的影响是,未获得版号的游戏不能正式上线运营,也就不能进行商业化。
像近来大火手游《绝地求生》,就一直没有“氪金”的入口,处于纯“免费”状态。
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目前的政策是没有广电总局的许可,游戏无法进行商业化运营,一旦审批重新开始,腾讯将尽全力为《绝地求生》手游争取到商业化许可。”版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不过最近似乎有了转机,有开发者爆料,9月份国家机构调整完成后,版号审核将恢复正常。
版号对微信小游戏同样有影响,但经过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的调查,版号对于小游戏来说,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个人主体小游戏不受版号影响
首先抛出一个结论:只有非个人主体(以企业为主)的小游戏,在未获得版号的情况下无法上线,个人主体的小游戏不受版号影响。
小游戏规则里写到:
个人主体所需资质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游戏自审自查报告》。
非个人主体所需资质有:《广电总局版号批文》、《文化部备案信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游戏自审自查报告》。
也就是说,个人主体只需提交“软著”与“自审报告”即可发布小游戏,这两种资质现在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获取。
但对非个人主体(以企业为主)来说,版号审核已停止,文化部备案通道也于6月初关闭了,缺乏版号与备案这两个资质,所开发的小游戏自然无法上线。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个人主体小游戏不受版号影响,可正常发布;企业主体小游戏受版号审核影响,无法发布。
版号开放对小游戏的影响并不大
对于尚在观望的开发团队而言,版号审核的停滞,最大影响是不能以企业主体开发小游戏,这无形中砍掉了一大半游戏收入,因为企业主体小游戏在变现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小游戏有两条正规的变现方式:道具内购与广告。
目前只有企业主体可以调起微信支付,实现小游戏的道具内购。
而个人主体小游戏寻求变现,唯有广告这一条路。
但我们与多位开发者进行了交流后发现,即使版号的发放恢复正常,大部分开发者也不愿意选择用企业主体开发小游戏,主要原因有两个:
版号审核时间长
与小游戏的开发原则相违背
一般来说,游戏版号的审核时间在40—60天,加上材料准备与修改,实际花费时间会更长。
消除、跑酷、飞行等七大类休闲游戏的版号审核可以缩短一些,却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
而小游戏的开发原则是迅速上线抢占市场,再不断试错迭代进行优化,申请版号会使小游戏开发战线拉得过长。
“除非是中重度游戏,普通的休闲类小游戏开发就是以短、平、快为主,长达几个月的版号审核,对于大多数小游戏来说是一种拖累。”某资深小游戏开发者向我们如此表示。
iOS端禁止虚拟支付
小游戏变现能力被压缩
iOS端的虚拟支付一直是微信明令禁止的。
上周,微信团队还特地发布了站内信,再次重申了对iOS端虚拟支付的态度,不仅不支持小游戏道具内购,甚至相关价格标签都要整改。
这让小游戏的变现能力被进一步压缩。
“一方面现在没法获得版号和备案,另一方面iOS道具内购又被禁了,对我们开发者来说,大部分团队还是更看重短期收益,用企业主体做小游戏得不偿失,像‘海盗来了’那种月流水过亿的例子只是极少数。”
基于这两个原因,现在大部分的开发团队更愿意用个人主体做小游戏。
以“弹球”为例,搜索结果页前20款小游戏里,有15款是个人开发,占比达到了75%。
这么看来,企业主体虽然在变现上有优势,但相关条件并不成熟,普遍不被看好。
所以,版号是否重新开放,对于小游戏生态的影响并不大。
微信小游戏是当前
小游戏行业的最佳赛道
不论版号是否开放,以个人主体开发小游戏,都一直是小游戏开发团队目前的最佳选择。
除了可以避开版号限制外,还有三大优点:
开发难度低
可快速迭代试错
宽泛地看,微信小游戏是行业内新游戏上线仅剩的渠道之一,大部分渠道都因为版号审核原因被迫“关闭”。
比如OPPO小游戏,因为不对个人开发者开放,也被版号扼住了喉咙,无法发布新游戏。
而在微信里,以个人主体发布小游戏无需版号和备案,只要通过微信的审核就可上线。
加上微信小游戏成熟地开发生态,丰富的插件能力,可谓是游戏开发者的最佳试验田。
开发者可以用这种方式及时把好的创意落地,不断地试错、迭代、优化,积累初期运营推广经验,打牢基础,形成日后的竞争优势。
充沛的流量+高比例分成
=明朗的商业前景
同时,与其他小游戏平台相比,微信小游戏的商业化前景也最明朗。
从道具内购分成比例来看:
微信小游戏的道具内购收入分成规则为:开发者可获得收入的60%,官方收取40%的渠道费(月流水50万元以内部分不收此渠道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