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区块链化的小程序中,有人正走向没落 ,自然就有人走向王座,三岁而上市的拼多多,只是一个先导。
近期,一股互联网企业IPO狂潮席卷而来,其中,最年轻的一颗星要数拼多多了。
同样是闪电风,5月7日,拼多多向美国SEC秘密提交了上市申请(DRS文件);6月11日,拼多多提交了DRS文件的修订稿;6月29日,SEC网站披露了拼多多招股说明书(F-1文件)。拼多多估值或高达300亿美金。
看架势,从拼多多开始,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年轻化或将成为常态;看势能,拼多多撬开的是中国电商“阶层固化”的壁垒;看功底,拼多多一定程度上成为洞见“微信生态”的标杆,预示着一个不同的时代即将开启。
不出意料,一个属于微信互联网的时代已然来临。
金钥匙对投资人和后来入场的创业者而言,10亿月活的微信“这个平台级机会”到底有多大想象空间,拼多多就是最扎实的答案之一,尽管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不太愿意认“腾讯爸爸”,但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依托微信生态而起的拼多多,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不仅收获了流量的红利,还壮大成超级独角兽,并跻身到电商第一阵营中。
曾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黄峥表示拼多多不是腾讯系的,腾讯是商人的逻辑,腾讯看重的是拼多多的投资回报率。话里话外,听起来似乎只有“傲慢与偏见”。
根据黄峥透露,拼多多自称来自APP的订单量远远超过了50%,当对用户了解后,拼多多脱离微信平台也能创造新的场景。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腾讯曾“试验性地”断开过拼多多的链接,瞬间状态是拼多多订单量下降高达80%。
毋庸置疑,拼多多第一时间抓住了微信这把金钥匙。
拼团模式并非拼多多首创,然而拼多多在“拼”上做到了极致,即便如此,这个极致的前提条件是要在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土壤里才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以分享为主要切入口, 通过“拼团”的形式在社交平台上迅速扩散;社交属性和高性价比激发用户的即时性消费需求,以商品分享推荐为主,也就是黄峥一直强调的“以货去找人”的商业逻辑,举个例子就能明白。当你进入拼多多客户端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重要的变化,尽管还能看到不少官方旗舰店,但它的根子上,却是以“货”为中心的。它并不是以店铺为核心,或以搜索为核心,它所强调的,是高性价比的“货”。当低价和爆款商品形成撞针,商品才能够在朋友圈、社群等社交圈中去寻找合适的人。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与传统购物不同,拼多多“拼”的模式是一种游戏式的购物方式,由它延展而来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贯穿拼多多购物全程。显然,这一购物体验离不开对人性的理解,这和黄峥曾经从事过游戏创业息息相关。
再比如,拼多多的砍价,通过分享邀请朋友帮忙砍价,价值上百块的商品,可以分享砍价到零元买单。表面上损失的是价值上百块的商品,但是,在获客成本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损失”的价格。更重要的,这些爆款商品,基本都由具备“前瞻与长线思维”的商家买单。
分享、游戏化等玩法在让拼多多具备自带社交属性的同时,也就开启了微信这把金钥匙。而这样的结果,正中腾讯的下怀,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构建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大底层—-水电煤设施。
但是,拼团模式,苏宁有、京东有、阿里有,为何就拼多多起来了呢?这就得聊一聊拼多多的另一面。
通过“拼”在用户端形成规模效应之后,平台自然会和大量货物的商家/厂商与用户产生连接。因此,拼多多官方愿景—实现对中小企业供应端的改造,才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据了解,拼多多拥有公司最大的部门——“选品”团队,这些团队需要垂直进入产业链,比如服饰、快消、食品等各个维度,甚至在这些维度上更加细分;这些团队必须了解产品供应链上的成本与费用情况,并进而考察商家的供应与服务能力;同时,与商家协商出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来,用以决定商品出现在拼多多的价格。“这一块依然是拼多多招人最大的一块。”拼多多内部选品团队人士向地歌网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