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18年上半年微信动作 从3月份到现在的短短4个月时间,几乎可以说是微信自小程序发布后变动最频繁的时间。 既然现在要复盘微信的2018年上半场,不妨回顾一下半年来微信都有哪些动作。 (1)主界面新增任务栏,下拉可以找到用过的小程序 小程序的第一个触手可得的入口,表明微信准备好了开始给小程序更多的流量。 (2)小程序菜单升级,并支持小程序间快捷切换 微信为小程序开放的另一个流量入口,小程序间可以互相引流。 (3)小程序支持新类目——小游戏 小程序探索的另一个大方向,由跳一跳引爆的小游戏已然攻占各种群。 (4)公众号文章内可以直接看到好友留言 我猜测这是微信的一次激活用户的行为,在这个功能发布的几天后,一组数据验证了我的猜测: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产出走低,微信需要用一种方式激活用户打开公众号文章甚至互动,从而逆向激活公众号运营者持续输出内容。
(5)微信搜索全面升级
通过本次搜一搜的升级整合了微信的几乎整个内容生态。
(6)可以把浏览的文章缩小为浮窗
针对订阅号的一次极为有利的交互升级。
(7)亲属卡代付功能
通过金钱进一步巩固用户最亲近的关系链在微信上的留存。
(8)可以直接浏览订阅号的消息
用户更加接近内容,以信息流的样式把关注的公众号推送按发布时间排序,并且折叠了三条及以后的内容。
微信的官方说法是“提升阅读效率”,但是是一个“未完成的功能”。
以上是微信的主要变化的汇总,实际上微信的动作远不止于此,期间还夹杂了一系列的UI、UE调整,例如:阅读文章顶栏变成了白色,微信内的网页跳转过程中底部会出现类似浏览器的前进、后退按钮操作栏等20余处改动。
同时不要忘了,在这期间小程序也在保持着更新。
作为一个坐拥10亿月活的成熟App来讲,这样的更新频度和力度都是不常见的,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用户的反感甚至流失。
为何微信这样一个超级App,会出现如此频繁地更新?
二、原因何在?
频繁更新背后,是压力所致?还是计划之内?
我猜测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来自腾讯战略的内部压力
4月12日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小马哥提出了1357战略[1],其中的“7”指7种工具:公众号、小程序、移动支付、社交广告、企业微信、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除了“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两个幕后工具外,另外五个工具无一不指向微信。微信在整个腾讯战略中所肩负的重量,不言而喻。
2. 头腾大战带来的外部压力
抖音的迅速崛起给了腾讯莫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得不复活微视与之相抗,那么作为腾讯最大的流量入口,微信此时势必也要参与到“保卫战”中。
抖音的娱乐属性难以动摇“熟人关系链”这一微信的根基(推测熟人间不会天天在抖音里嗨聊吧),但巨大流量下也为社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微信不得不防。
3. 微信要激活用户,刷新用户对自己的认知
随着微信进入自己生命的第七年,我们已经对微信太过熟悉了,以至于有些忽略了它的存在,好像对彼此太过熟悉的老夫老妻,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个产品所乐于见到的。
而微信现在由内到外,浓妆艳抹地改变自己,进入第二春,希望重新回到用户的视线中,让用户再一次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生动的产品。
而这样的感觉,上一次好像还是“摇一摇”的时候。
4. 微信积累了巨大的势能需要爆发
微信经过多年的成长,其内容生态、服务生态都已经建立,随着小程序势盛和搜一搜整合形成的巨大势能,在短期内爆发可能会将微信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此时再缓步前进,则可能像漏气的轮胎一样没有声响,前功尽弃。
三、从经营商城到建设城市
再回到小马哥的“1357战略”中,“3”是指“三件事”,即腾讯要专注做连接、做工具、做生态。
毫无疑问地,微信又将扮演重要角色。
此时的微信要干一件大事:连接一切。
那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变化也就是必然的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层次(或者说维度)和角色上的变化,微信希望从经营一座商城变为建设一座城市。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小程序上线前后的微信,来体会这种变化:
在小程序上线之前,微信和所有其他App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