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是以小程序的价值观为出发点解释产品开发的思路的,他认为应用号的形态大致为:“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 APP 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 APP,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 APP 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 APP 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
开发者应该从应用号的价值观出发去思考产品的可能性。比如商城就太复杂而且不符合“用完即走”的价值观,而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摩拜单车、冷气机的应用、微信支付等一些轻量级的应用。通过在微信里设计一个界面(页面)或添加一个按钮就可以去满足用户需求。
二、MINA 框架概述小程序融合了很多前端开发界的概念,但是并没有采用任何一个框架,包括流行的REACT、VUE,还有CORDOVA。它不是三者中的任意一个,而是拼凑出一个新的框架。这个过程类似于:
三、现代化前端技巧小程序引入了一些很重要的现代化前端开发的概念,包括:
Virtual DOM:开发者写 iOS 和原生的 h5 应用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手动地去操作 UI,用户按按钮之后改变页面。当应用很复杂的时候在改变的过程可能就会产生错误,Virtual DOM 每次要去改变一个界面的时候,重新把界面做一次再进行修改,避免出错。
MVVM:分离逻辑和数据。
组件化:功能、风格模块化,每个风格封装在组件里就不会泄露。
四、MINA 是不是 HTML 5微信小程序一出来,大家都在猜测是基于什么技术,是 H5 还是原生。它的框架看起来既像 H5,又像原生。小程序写的是 H5 代码,但是它又不遵从 H5 的标准写法。它很多方面借用了 Web 技术,但很多细节又不一样。
1.MINA 是 HTML 5支持大多数 CSS 属性:最新的Flexbox布局、传统的文件流布局、百分比单位、CSS 动画、Transform
几乎所有的组件都是 HTML5 实现
可以选择ES6自动转成ES5
2.MINA 不是HTML5非标准标签(组件):我们知道写浏览器用的都是标准的主键,但是在 MINA 里面,小程序自成一个体系,虽然后台还是一样用浏览器的主键去实现的,但是在前面写 HTML 的时候加上它自己的一套标准。
非标准CSS:rpx单位是微信小程序中css的尺寸单位,rpx可以根据屏幕宽度进行自适应。规定屏幕宽为750rpx。如在 iPhone6 上,屏幕宽度为375px,共有750个物理像素,则750rpx = 375px = 750物理像素,1rpx = 0.
非标准事件系统:当按下一个按钮的时候分配一个事件,这个事件也是非标准的,但是跟非标准很像。包括冒泡阶段和捕捉阶段。
非标准 JS API:支持微信的接口,但是没有任何标准 JS接口。
不能操作 document 或者 DOM:虽然是在浏览器里面运行,但是不能操作浏览器本身,不能操作原生文件本身,只能用Virtual DOM 去改变页面。
有些组件有奇怪的默认高宽(scroller,image):通常在 Web 浏览器里面,主键是按图片内容的高度,基本上所有组件默认高宽都是0,小程序的image是按照background-image来实现的,所以所有图像会得到一个初始宽高320 240,而且无法通过auto重置,只可以通过具体的值来重写。
Require:因为小程序自成一个体系,JS 的包、CSS 框架都不能用,全部都要重新开始。
1M打包上线:能够更快地下载。
五、完整的小程序应用演示前端开发者可以快速开发小程序,因为概念基本相同,如风格、Javascript 是一样的。但具体接口不同,不能直接套用,一些事件的处理小程序有自己的标准。比如点击一个按钮,代码需要去审核、发布请求等。
微信小程序整体是基于MINA框架,官方提供了很多已经封装好的组件和API 供开发者调用,不仅包括一些常用的滚动视图,按钮,图片组件,还提供了地图(map)和画布(canvas)组件,这让未来小程序内嵌一些小游戏以及简单的地图应用成为可能。
MINA 组件
基本:view,text
表单:button,input,radio,slider
媒体:image,video,audio,canvas
模态:action-sheet,modal,toast,loading
容器:swiper,scroller
导航:navigator,tab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