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乘车码作为腾讯智慧城市布局中的关键一环,在产品体验上如何呢?作者体验在乘车码后给腾讯乘车码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分享给各位~
一、前言 1. 体验环境体验机型:小米MIX2
系统版本:Android 8.0.0
微信版本:v6.7.3
体验日期:2018年10月
2. 市场状况首先来看地铁出行市场情况:
深圳地铁日均载客量大约400万人左右,北京的地铁日均载客量大约为1200万,上海大概1000万;按每人次5元的金额看,这3个城市地铁出行的日均交易额约有13000万元,一年大约475亿元。
这还没有看其他城市的地铁以及公交市场,所以智慧出行的市场体量是极大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乘车码目前已开通103个城市,其中接入地铁的城市目前只有深圳市和宁波市,其他城市均为公交/BRT等其他交通;比方说重庆的长江索道,上海的轮渡等。
其次来看深圳乘车码数据情况:
2018年5月8日,深圳市地铁乘车码正式上线;上线一周日均客流大约20万+人次,乘车码开通总用户数达100万+。上线一个月,日均客流大约40万+,乘车码的总开通用户数达到300多万;日均客流平均占全网总客流的10%左右截止8月份,乘车码日均客流达到100万+人次,总用户也超过了600万人,日均客流平均占全网总客流的25%左右。
最后来看小程序统计平台阿拉丁上关于腾讯乘车码小程序的数据情况:
2018年9月,乘车码小程序指数排名为20名,周榜和日榜基本维持在20名内,相对来说是使用量非常高的小程序;对比深圳通+小程序,首先腾讯乘车码在出行服务小程序领域排名基本位于前三,且目前的成长指数也较高,发展空间较大;深圳通+小程序在指数上面排名也较高,但是成长性较差,也就是向上继续发展的空间较小。
备注:阿拉丁指数说明:选取人气、搜索、使用、分享共四大指标,综合考虑多指标要素,全方位覆盖小程序应用全流程主要环节;
指标说明:
人气指标(AU):UV,指统计周期内该小程序实际用户访问量
搜索指标(Ah):指统计周期内用户对该小程序所关联关键词的实际搜索次数
使用指标(AO):指统计周期内用户实际打开该小程序的次数
分享指标(AS):指统计周期内用户使用该小程序后的分享次数
二、乘车码产品分析 1. 用户需求和痛点分析 (1)产品定位:刷乘车码,即可便捷乘坐公交或地铁。
(2)目标用户:有出行需求的上班族、学生党等需要使用地铁或者公交出行的群体。
(3)用户痛点:核心痛点就是追求更快更高效的完成出行(充值、进站、出站)。
地铁卡/公交卡充值排队流程繁琐,耽误出行时间
实物卡易丢失且丢失后造成金额损失
钱包没有零钱或者忘记带钱包现金
忘记带地铁卡/公交卡
地铁卡/公交卡余额不足
(4)地铁卡和乘车码出行流程对比:地铁卡出行流程:
掏钱包——拿卡/现金——投币/刷卡——进站——刷卡——出站乘车码流程:
掏出手机——打开微信——下拉我的小程序——点击乘车码——扫码付款——进站——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我的小程序——点击乘车码——扫码付款——出站其实可以发现:在流程上乘车码比地铁卡实际上的流程还长一些。
但是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喜欢用乘车码出行了呢?
主要还是在便捷上面,省去了排队充值的流程,避免了忘记带卡或者遗失的困扰等等。
2. 产品架构分析不同的城市,乘车码的产品功能和架构是不同的,主要是2类场景:
地铁出行,深圳市为主;
公交/brt出行,除了深圳的其他城市。
(1)定位为深圳市(广州市)时的产品架构:整体上来说,乘车码小程序的产品架构是比较简单的,非常清晰简单的解决了用户需求。
主要分为3个模块:乘车、出行和我的。
其中乘车主要解决了扫码进站和出站的需求,出行则解决了用户导航的需求,我的则包含基础的乘车信息以及常见问题等。